導語:老魚友們猛如虎的操作,看到就是賺到~
池揚、拍賣會、品評會......隨著越來越的魚收獲,經過一個夏天精心養育的錦鯉們“破土而出”,看著它們從一個“小胖子”長成一個“大胖子”~墨色渾厚,緋盤油潤,真是非常討喜,很想抱起來盤一盤摸一摸~
每年的10月11月,各大魚場拍賣會集中,很多魚友都能在拍賣會上尋得入眼的愛魚,讓自己的魚池魚缸再填一抹亮色~
如果說看魚選魚是一門學問,那么新魚入水就是一種修煉~
新魚到家,考驗的就是魚友們的定力。雖然知道做好充足的轉水工作才能夠穩妥,但是心里難免惦記著,忍不住著急把魚消毒泡水就入池入缸,其實這樣的操作對魚的影響很大,新魚本身經歷了長途運輸,到了新的環境沒有足夠時間適應的話很容易產生應激反應——不吃食、趴缸、跳缸、生病甚至死亡。
不僅如此,新魚身上還有可能攜帶一些病菌和寄生蟲,在魚體質好的時候,能夠抵抗住這些細菌、病毒,但是在應激狀態下很有可能讓這些病菌趁虛而入,如果消毒殺蟲工作沒有做好,一旦入水則會威脅到整個魚缸、魚池中魚的健康和生命。
新魚到家,最重要的就是要沉住氣~小編幫大家整理了老魚友們分享的進魚的準備工作,讓進新魚更安全穩妥~
做法步驟
1.運輸
新魚運輸前,和魚場溝通先停食幾天,經驗表明,只要腸道內有食物,魚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,溶氧需求更高,應激反應也更為強烈。因為裝魚用的水量相對很少,吃食排出糞便,短時間內就會引起水質變差,讓魚出現中毒昏迷現象,嚴重者出現死亡。運輸前停食能夠減少新魚的應激反應。
2.養水轉水
魚到家前幾天,先在缸內加入1/3的現有魚池、魚缸中的老水,然后再注入新水,打開過濾養水。
到家后,如果魚的狀態不錯,在隔離缸按照流程(泡袋、過水、入缸前殺菌)轉水,下鹽和黃粉,防治魚在運輸過程中的擦傷損傷造成細菌感染。若魚的狀態不好,先在魚袋中加氧搶救,待魚狀態好轉再放入隔離缸中。
3.防跳串水
新魚入缸后加裝防跳網。暫養期間,在新魚狀態平穩后,每天用原缸(池)老水少量放入暫養缸進行串水,讓魚逐漸地適應菌群,適應水質。串水一定要慢而少量,魚出現應激就停止,緩解后再繼續。
串水還能夠讓魚經歷廣泛的水溫區間,測試觀察。隔離時間要長,最好使水溫經歷25到18度區間比較穩妥,因為這是蟲菌高發水溫,也是KHV病毒活躍水溫。不同蟲菌導致的魚病,爆發的水溫是不同的,所以在這個高發區間如果新魚不出狀況,基本可以安心合缸了。
4.老魚暫養
串水結束后,視情況進行殺菌殺蟲。再穩妥的,可以在合缸前放一條老魚入暫養缸,一周不出現問題,就可以妥妥的合缸了。即便出問題,對老魚的影響也是最低了。
(以上內容整理自網絡魚友分享,侵刪)
新魚進家不要急躁~耐心隔離暫養,讓魚慢慢地適應水質和環境,相比起直接下藥強制適應,能夠起到減少應激和藥物對魚身體、資質的傷害,規避攜帶細菌病原造成的大范圍損失,不僅安全穩妥,也有利于魚后期的生長和表現。請問各位大神還有什么好的進新魚的建議嗎~歡迎您留言分享,大家一起交流學習!
CIPS 2019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寵物水族展覽會
將于11月20-23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
山樹展位:6.1館6B7-60
想要參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【山樹自然生態科技】公眾號,后臺私信獲取贈票哦!